?
? ??大河千重浪,一脈承古今。
? ? 黃河,從涓涓細流到奔騰匯海,越峽谷、穿平原,時而澎湃,時而靜謐。她不僅是一條波瀾壯闊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文明之河、文化之河,她見證了綿延深厚的文明歷史,積聚了千里奔涌、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與中華民族緊緊相連,與偉大復興緊緊相連。黃河文化以其開放包容的恢弘氣度和青春永駐的風華氣質,從遠古奔涌至今,滔滔不絕,生生不息。在文化黃河的恢弘畫卷中,黃河三門峽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 從夸父逐日到禹開三門,從黃帝鑄鼎到老子著經,從仰韶探源到甘棠問政,從假虞滅虢到秦趙會盟,從崤函古道到中流砥柱……黃河孕育了崤函大地璀璨奪目的歷史文明,也積淀了豐富厚重的三門峽文化。黃河三門峽和三門峽水利樞紐因其多姿多彩的歷史傳說、燦若星河的文藝創作、全國支援的重大影響、治河開端的歷史地位、艱苦創業的寶貴精神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程文化,構成了黃河文化、三門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 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如同鑲嵌在黃河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的開工建設和管理運用,展示著中國共產黨以中流砥柱精神實現黃河歲歲安瀾的豐功偉績,凝聚著新中國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支持,印記著治黃人不懈奮斗的足跡,飽含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治水興水的人文關懷和文化魅力。
? ? 賡續人民治黃事業始終跟黨走的“紅色血脈”,三門峽水利樞紐2021年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獲評“第三屆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這座兼具工程效益與文化融合的“萬里黃河第一壩”,以其多姿多彩的顏值、豐富充實的內涵、底蘊深厚的靈魂,用心用情用力描繪著黃河文化源遠流長的嶄新圖景,擦亮著“黃河安瀾,國泰民安”的幸福底色。
? ? 悠悠華夏五千載,濤濤黃河萬里長。
? ? 文化作筆,山水為墨,一幅水工程與水文化交相輝映、有機融合的文化畫作正躍然大河之上。
?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懷、牽掛著黃河的保護與治理,一次次不辭辛苦,奔赴沿黃九省區考察調研,足跡遍布大河上下、長城內外,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 ?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并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痹诹暯娇倳浀挠H自擘畫和推動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在華夏大地上鋪展開來。
? ? 跟隨建設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正化為黃河明珠三門峽的自覺實踐。作為三門峽水利樞紐的管理者,明珠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殷殷囑托,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與時代擔當,積極落實水利部、黃委各級黨組決策部署,以建設“文化明珠”為目標,把文化建設提升到全局戰略發展層面。
? ? 站位中華文明和黃河文化全局,著眼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明珠集團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做好黃河文化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信心,把準方向。主動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3·14”“9·18”“1·03”“5·14”“10·22”重要講話精神,發揮黨委中心組示范帶動作用,圍繞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工作和黃河保護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明珠集團黨委中心組全年多次分專題開展集中學習研討。并帶動各二級黨委、基層黨支部和全體黨員學習宣貫常態化,將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作為必修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論述以及部委黨組部署安排,準確將上級精神傳達到各單位、各部門,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 ? 積極響應并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 2019年10月,明珠集團組織召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座談會。邀請有關治黃專家、集團公司離退休老同志、有關責任單位部門負責人與會,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依托獨特的黃河文化優勢,深入挖掘黃河三門峽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進行了深入的專題研討,對現有三門峽樞紐文化資源進行認真梳理發掘,集思廣益、探討交流,為形成整體工作方案,統一思想,做好頂層設計。
? ? 近年來,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樞紐文化提升工程,明珠集團先后成立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工作組的專門組織,研究制訂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工作方案,把文化建設提升到全局戰略發展層面,從而形成了“一組織一體系一方案”。
? ? 依托厚重的黃河文化,樞紐文化建設有機融合了水利精神、中流砥柱精神、廉政文化、治水名人等文化要素,著力推進文化建設與樞紐管理、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融合。構建了以“一種精神、六大文化”為內涵的黃河三門峽文化“1+6”體系,可以概括為一種精神(即中流砥柱精神)、六大文化:即以大禹為代表的古代先賢治水文化;以三門峽大壩為核心的工程建設文化;以三門峽樞紐改建和管理為核心的工程管理文化;以歷史古跡和神話傳說為核心的人文自然景觀文化;以詩詞歌賦為代表的文學藝術文化;以安全文化、創新文化、廉政文化、科普文化、生態文化為代表的明珠集團企業文化。以此實現生態保護、工程風貌與水文化的和諧共生。
在對文化資源不斷的挖掘整理、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中,明珠集團開拓了以黃河三門峽展覽館,大禹游園、黃河文化園、“清風林”廉政文化園和三門峽大壩風景區為一體的“一館三園一景區”的水工程文化展示平臺;形成了以《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志》(1993年版)、《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志》(1991~2010版),《黃河三門峽民間傳說》《黃河三門峽楹聯精粹》《悲壯三門峽》和《黃河三門峽報》為內涵的“兩志三書一報”為主的紙媒文化展示平臺,從而搭建起了黃河三門峽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立體化格局。
? ? 為進一步推動文化遺跡普查工作,明珠集團組織成立文化遺跡普查調研組,到三門峽樞紐壩區和各二級單位開展文化遺跡普查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調研組先后到三門峽發電公司大安地震臺、水電公司所轄物資倉庫、機修車間等實地查看了三門峽樞紐工程文化遺跡。詳細查看了地質勘探巖芯、深水鋼圍堰、機床設備等樞紐建設時期相關工程設備遺產,并結合文化遺產的保護等問題深入開展座談交流和相關工作部署。
? ? 以水為脈。通過系統構建和梳理完善,全方位展示黃河三門峽的紅色基因之美、黃色根基之美、綠色生態之美、中流砥柱精神之美、水電建設者的搖籃之美、“萬里黃河第一壩”之美,讓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工作方案的每一項任務都漸漸從紙面落入現實,集中展現“多彩明珠”的時代風貌。展現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體現了明珠集團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上的政治自覺與時代擔當,為黃河文化寶庫增添了新的色彩。
? ? 顏值提升,驚艷大河兩岸。
? ? 明珠集團以“文化明珠”為目標,為守好黃河三門峽文化根脈,積極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開展樞紐水文化遺跡普查和遺產保護,積極申報國家水利遺產和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著力打造黃河文化同樞紐工程融合示范點,充分利用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水利部國家水利風景區、水利部第三屆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三門峽市職工政治思想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新身份”,做好樞紐景區提升工程,完善壩區旅游設施和壩容壩貌,提升工程文化元素,將文化建設融入工程管理各個環節,打造特色文化亮點,塑造水利樞紐文化形象。充分發揮樞紐“黃河文化承載區、中流砥柱精神溯源區、大壩精神展示區、紅色文化傳播區”功能。深入挖掘三門峽水利樞紐的紅色基因,在三門峽樞紐壩頂女兒墻上下游兩側設置了“樞紐歷史”“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三門峽”“黨的建設”“勞模精神”“治黃名人”“黃河三門峽詩詞”“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展板540塊,打造1千余米的“紅色文化墻”,進一步提升了樞紐工程的外在顏值和內在韻味,努力建設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紅色打卡地”。
? ? 內涵豐富,綿延歷史文脈。
? ? 為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講好黃河三門峽文化故事,鑒于黃河三門峽壩址勘察、決策上馬、建設改建、運用管理、改革發展史的豐富性和資料的可資借鑒性,明珠集團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在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迎接建黨百年華誕的關鍵節點,編撰出版《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文化叢書》,以書為媒,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以史為鑒,凸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以壩為鏡,昭顯中國共產黨的治河偉績。其中《詩話三門峽》《媒體眼中的三門峽》已于2021年建黨百年前夕出版,為社會各界深度解讀黃河三門峽提供了可信、可學、可鑒、可用的文化讀本。編輯文化叢書是明珠集團歷史上的第一次,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用好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紅色故事的積極探索。是一項工程浩大的文化工程,書籍資料的搜集、整理及書稿的撰寫、編纂過程,也是一次對三門峽樞紐歷史文化的系統化梳理的過程。三門峽樞紐的“前世今生”,正撥開歷史的迷霧,更加清晰立體地展現在社會各界面前。它的光榮與夢想、使命與擔當,也將更為世人所熟知。這些燦爛曲折的歷史,也會為黃河三門峽更多一份驕傲與自信,更添一份信念與力量。
? ? 氛圍濃厚,文化盛宴高潮迭起。
? ? 為適應不同場合、不同受眾需求,明珠集團推出企業形象宣傳片“三步走”戰略,特制《黃河三門峽》5分鐘短片、15分鐘中片、45分鐘長片,視聽震撼,聲名遠播。首次在三門峽樞紐壩頂隆重舉辦“唱響新時代 共筑幸福河”千名職工大合唱比賽,為建設幸福河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慶祝建黨百年華誕,舉辦“黨的盛典 人民的節日”職工文藝晚會,為黨獻上了一份隆重的“生日禮物”,吸引了省市地區和行業內外的廣泛聚焦;在慶祝三門峽樞紐開工建設65年之際,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推出專版特稿和專題紀錄片,受到多家媒體的轉載刊發,全面回顧65年來的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成績優異的“趕考答卷”。積極參與“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志愿服務暨公益宣傳活動;承辦2020年水利青年干部“深研總基調、建功新時代”知識競賽及成果展示活動(黃委賽區)比賽,承辦2021年水利青年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京外賽區)演講比賽。各類文化活動精彩上演,高潮迭起。
? ? 樹立形象,提升文化興企能力。
? ? 以文塑形,以文化人。明珠集團著力提升現代明珠企業形象,培育企業文化特色,將企業文化浸透企業肌理。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黃河精神、中流砥柱精神和企業精神,進一步提高職工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激發愛黨愛國熱情和使命擔當。推行獨具明珠特色的企業文創產品,打造明珠品牌、提升明珠形象,增強企業文化軟實力。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滿腔熱情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 ? 2021年以來,明珠集團積極推進“文化明珠”建設,多次舉辦文化講堂、征文演講等多種形式文化活動,開設“明珠文化講堂”,啟動“明珠文化下基層”活動,連續在鄭州運河廣場項目部、青海祁連黃藏寺工程項目部、新疆齊熱哈塔爾水電站等地開展文化下基層活動,為辛勤奮戰在項目一線的干部職工帶去慰問演出,受到了廣大職工群眾的一致歡迎和好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信心,凝聚力量。
? ? 守正創新,對外發聲愈加響亮。
? ? 聚焦弘揚黃河三門峽文化,明珠集團準確把握宣傳輿論導向,積極構建“大宣傳”格局和融媒體矩陣,提前計劃年度宣傳重點,積極組織重大選題策劃,研究探索生動豐富、形式新穎的宣傳內容題材,把握時間節點,扎實部署分工,為宣傳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打造融媒體矩陣,充分利用“兩網一報一微”融媒體平臺一體聯動,文章、視頻雙管齊下,力推精品佳作。在集團公司網站、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精心開設各類專版、專題,陸續推出深度報道文章和專題宣傳片,創新開辟經典誦讀等弘揚黃河文化欄目活動,做到特色凸顯、亮點頻頻,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
? ? 借筒傳聲,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黃河三門峽。明珠集團也迅速轉變觀念,主動對接,著眼拓展傳播渠道,多措并舉、出新出彩,搶占新聞輿論高地,提升對外知名度,強化企業對外影響力。充分借助外部媒體平臺主陣地、主渠道、主窗口作用,通過上下層級的官方媒體,講好“黃河故事”。積極配合央視、新華社、北京電視臺、河南電視臺等國內媒體拍攝了《大河安瀾》《沿著高速看中國》《沿著高速看黃河》《大黃河》等專題片。在主流媒體平臺上展示形象、發出聲音,近3年以來,在新華網、人民日報、央視、學習強國、河南日報等平臺進行全方位宣傳,進一步展現三門峽樞紐的歷史功績和時代擔當,黃河三門峽樞紐工程文化外在影響力日益廣泛,在講好“黃河故事”中亮出了“明珠聲音”。
? ? 厚山善水育明珠。
? ? 黃河在流經三門峽時留下驚鴻一瞥。得益于三門峽水利樞紐的運用,下游引黃灌區的“中國糧倉”里有了黃河水的“幸福味道”,豫西電網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得益于三門峽庫區的調蓄,一汪碧水造就了1.95萬公頃的庫區濕地,引得無數飛鳥棲息留戀,三門峽市也因此靈動鮮活,被譽為“天鵝之城”,一幅壯美的生態文明畫卷在中原大地上鋪展開來。
? ? 山水相連、歷史同脈、文化同源。一座壩與一方城的雙向奔赴,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詩和遠方。三門峽市是隨著三門峽水利樞紐的興建而出現的新興城市。在這里,山水與城市交融,文化與經濟并重,中流砥柱精神與新時代治黃精神相互致敬、攜手并進。
? ? 盛夏季節,驕陽似火。一年一度的調水調沙,如期而至。2022年7月4日當天,三門峽大壩景區內,車水馬龍、游人如織。隨著三門峽樞紐閘門的開啟,巨大的“水龍”噴涌而出、驚濤駭浪,彩虹當空、鷺鳥飛舞,場面蔚為壯觀,讓前來觀賞的游客們嘆為觀止。這是“萬里黃河第一壩”每年夏季的高光時刻,也是最壯麗的時刻,更是最光榮的時刻。游客們目光齊聚三門峽谷,相機、手機快門聲此起彼伏。一時間,相關影像在微信、微博、快手、頭條等社交平臺不斷刷屏,圈粉無數。這座曾經聞名遐邇的城市再次因三門峽水利樞紐浪騰水嘯的壯美景象而名揚五湖四海。每年,三門峽大壩開閘泄洪之時,也吸引著河南、山西、陜西等多地游人前來拍照打卡,記錄下“不盡黃河滾滾來”的恢宏場面。
? ? 因水而靈動,賦城以底蘊。
? ? 作為黃河三門峽的文化窗口,明珠集團以實際行動擦亮文旅融合發展名片,加速文旅融合發展,用文化賦能旅游發展、豐富文旅內涵、提升文化品位,積極融入三門峽市“一帶一廊”文旅發展格局。配合地方建設中流砥柱博物館和中流砥柱干部學院,深入挖掘黃河三門峽文化與地方文旅發展規劃的契合點,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機遇,尋求企業與地方合作新路徑,發揮自身優勢,共謀發展,共建共享。開發文旅產品,打造“黃河明珠·魅力三門”“中流砥柱·紅色樞紐”“幸福黃河·多彩明珠”等一系列特色品牌。用旅游帶動文化傳播、彰顯文化魅力、促進文化繁榮,讓“詩”和“遠方”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實現更好聯結。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廉政教育、紅色革命……這些時代主題的背后,文化淵源愈加深厚,文化認同愈加廣泛,文化自信的共鳴,更為強烈。
走筆行歌,文化激揚。經過一系列的探索、實踐,明珠集團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相關工作正穩步落實落細落地,文化建設效果漸顯,文化元素逐漸浸潤在企業發展進程中,從而實現了觀念更新和方式創新,由墨守陳規走向守正創新,從被動宣傳到創新形式、載體,主動聯合進行宣傳。實現了點的突破和系統集成,文化與文藝、文學藝術與文化產品的結合上走出了特色路子。實現了“三門峽樞紐工程文化”的原創,豐富了黃河文化內涵。實現了企業文化與工程文化的融合,堅定了企業文化自信,人的精氣神不斷提振和提升。
? ? 織就大河千般秀,無遠弗屆篤且行。
? ? 明珠集團深耕文化沃土,厚植文化底蘊,不斷豐富水工程與水文化融合內涵,探索黃河三門峽文化對外傳播發聲的新路徑,為實現黃河精神的充分彰顯、文化價值的廣為弘揚、明珠力量的極大凝聚、國企形象的更加鮮亮不懈努力。
? ? 大浪淘沙,光華畢現。這顆鑲嵌在大河之上的水利明珠,歷風雨洪流而百煉成鋼,經文化積淀而熠熠閃光。水脈與文脈和合交融,樞紐與城市共榮共生……一代又一代黃河兒女在母親河身旁生生不息,涵養文明,汲取力量,啟迪思想。
? ? 黃河、黃土、黃皮膚。夕陽晚霞下,陣陣河風拂面而來,佇立在母親河畔久久凝望,側耳聆聽大河的呼喚滔滔不絕,精神隨河水一起流淌傳承,醇厚的文化韻味沁入心田??v觀歷史,黃河像一條紐帶,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貫通古今,融匯中外。滾滾激流中、朵朵浪花里,無不閃爍著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無限風光。流淌于民族血脈中的黃河文化從未遠去,而是一直伴隨著我們的腳步一路前行,歷久彌新。
? ? 憶往昔,看今朝,幸福河開向未來。
? ? 乘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任與厚望,古老的三門峽谷正滌蕩著古韻今風,萬里黃河第一壩正訴說著大河奔涌新時代的亮麗篇章,新時代的黃河故事將更為動聽,黃河明珠三門峽也必將在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更加光彩奪目。(王美欣)
責任編輯:張晶? 審核:王美欣